SY/T 6749-2022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pdf

SY/T 6749-2022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8878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749-2022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pdf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和

SY/T 67492022

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成图

11.1数据选择. 11.2裂缝预测技术要求· 11.3裂缝预测结果合理性分析 成果图件 地震资料解释过程质量检查· 成果报告编写内容. 资料归档

长寿晏家钢筋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卡(钢筋完)SY/T 67492022

SY/T 67492022

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陆上二维、三维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储层预测、裂缝预测、成果报告 编写、解释过程质量检查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陆上二维、三维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SY/T5331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要素规范 SY/T5481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规程 SY/T5928地震勘探资料归档规范 SY/T5933地震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代号确定原则 SY/T7002储层地球物理预测技术规范

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所需各项基础资料应是正式成果,中间成果仅作参考,应用时应注明 基础资料收集除按SY/T5481、SY/T7002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增加如下内容: a)多波多分量地震数据采集参数; b)横波、转换波偏移后的纯波数据和成果数据:

c)横波、转换波分方位叠加纯波数据及成果数据; d)横波、转换波分人射角(炮检距)叠加纯波数据及成果数据; e)横波、转换波分方位分人射角(炮检距)叠加纯波数据及成果数据; f)快、慢横波叠加纯波数据及成果数据; g)横波、转换波叠前全炮检距(人射角)道集或部分炮检距(入射角)道集; h)径向(R)分量、横向(T)分量叠前道集; i)横波、转换波叠加速度、偏移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 j)横波低降速带资料、横波表层静校正数据; k)全波列测井资料及处理解释成果资料、多波多分量VSP测井资料及处理解释成果资料、实验 室建立的地球物理参数(速度、振幅、衰减、频率等)和岩石物理性质资料(孔隙度、渗透 率、饱和度等)。

4.2.1纵波地震资料品质评价

纵波地震资料分层系品质评价按SY/T5481自

震资料分层系品质评价按SY/T5481的规定执行

4.2.2非纵波地震资料品质评价

转换波、横波地震资料分层系品质评价分为三级: a)一级:波组特征清晰、可识别性强,断层断点干脆、地质特征清楚,能可靠对比追踪; b)二级:波组特征清晰、容易识别,部分断层断点干脆、地质现象可识别,可进行对比追踪; c)三级:波组特征不清晰、难以识别,断层断点不干脆、地质现象不清,不能进行可靠对比追踪

4.2.3评价结果表达方式

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品质应按目标或解释层系评价,评价结果可用列表或平面图表示。

除按SY/T5481规定的资料内容进行整理和检查外,还应检查各分量资料的数据体范围、 羊间隔、时间采样间隔和记录长度。

5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地质层位的标定

地震反射地质层位的命名按照SY/T5933的规定执行,或按合同规定的要求执行

地震反射地质层位的命名按照SY/T5933的规定执行,或按合同规定的

转换波地震反射地质层位标定的方法: a) 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 b)VSP资料时间域层位标定;

c)VSP资料深度域层位标定; d)纵波资料参考层位标定

5.4转换波地震反射地质层位标定技术要求

5.4.1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 a)了解工区内各地层的岩性、纵波和横波速度、沉积环境,结合井径曲线、钻时曲线等,检查 各测井曲线有无异常,应对各测井曲线进行环境校正; b)当没有横波测井资料时,应采用合适方法估算横波速度并说明横波估算技术方法; c)地震子波的频谱特征应与标定的转换波井旁地震道的频谱特征相似,当地震资料深浅层频谱 特征差异较大时,应使用时变子波进行标定; d)转换波合成地震记录的极性应与转换波地震剖面的极性一致,相位特征接近; e)选择对转换波剖面成像起主要作用的偏移距范围或相应的纵波入射角范围,制作转换波合成 地震记录; f)利用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建立地震反射层与地质分层之间的关系。

5.4.2VSP资料时间域层位标定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 a)VSP转换波资料应进行过低降速带表层校正、基准面校正、高程校正等,必要时应进行采集 仪器系统时差校正; b)VSP资料与井旁地震资料的基准面应一致; c)VSP剖面上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界面的上行转换波反射与转换波地震资料的极性一致、波形 相似; d)走廊叠加标定:将VSP走廊叠加资料与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建立地震反射层与地质分层之间 的关系; e)桥式标定:通过非零井源距VSP直达波与上行波的交点确定地质分层的反射时间,建立地质 分层与地震反射时间的联系,显示方式应由单井综合柱状图、测井曲线、上行波场、走廊叠 加和地震剖面等资料组成,样式按照SY/T5331的规定执行。

5.4.3VSP资料深度域层位标定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 a)VSP转换波资料应进行过低降速带表层校正、基准面校正、高程校正等,必要时应进行采集 仪器系统时差校正; b)VSP资料与井旁地震资料的基准面应一致; c)嵌人标定:将深度域VSP成像剖面嵌人深度域转换波地震剖面中进行对比,建立地震反射层 与地质分层之间的关系。

5.4.4纵波资料参考层位标定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 a) 标准层的确定:纵波和转换波资料的标准层地震反射在区域上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可根 层结构、岩性、厚度,以及纵波和横波速度信息,将纵波资料的层位引入到转换波资料上

准层内部的层位确定:在标准层确定的基础上,可根据地层结构、岩性、厚度,以及纵波 横波速度信息,通过模型正演分析、纵横波速度比分析、同相轴波组特征对比等方法,将 波资料的层位引人到转换波资料上。

各分量数据间同一地质层位的反射时间存在差异,应对时间进行一致性校正: a)各分量层位解释完成后,利用解释的地震反射层位建立纵横波速度比场进行反射时间校正, 使同一层位在各分量剖面上的时间相同; b)利用地层区域纵横波速度比、测井纵横波速度比、岩石物理测量结果评价纵横波速度比场的 合理性。

各分量数据间背景振幅能量不匹配时,应对振幅进行一致性校正: a)宜采用测井资料与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联合校正方法; b)根据各分量合成地震记录确定振幅能量比值,并应用该比值校正各分量数据的振幅能量; c)校正后多分量资料在同一显示参数下,背景能量在同一振幅级别。

各分量数据间子波相位不一致时,应对相位进行一致性校正,可针对目标层段,对各分量数据进 行零相位化处理

各分量数据间子波主频差异较大,不能满足各分量资料联合解释需求时,应对频率进行一致性 校正: a)可利用测并资料和不同主频的子波制作合成记录,选取有利于各分量联合解释的主频,或选 取使各分量数据调谐厚度一致的主频; b)频率校正处理时,数据应保持相对振幅和信噪比。

7.1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

转换波、横波各分量地震资料解释可按照SY/T

纵波、转换波、横波地震资料联合解释及成果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地质构造特征、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不变性原则; b)反射深度和厚度不变性原则; c)地层层序不变性原则; d)地层微细异常结构特征不变性原则。

SY/T 67492022

构造成图应综合考虑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特征,相互参考,必要时可联合成图: a)在纵波资料信噪比高、构造和断层归位准确的情况下,构造成图应以纵波资料为主; b)在横波或转换波资料成像品质优于纵波资料的区域,构造成图应采用横波或转换波资料; c)纵波、横波速度建场和构造图编制按照SY/T5481的规定执行; d)转换波资料可根据全波列声波测井、VSP资料、纵波速度场、横波速度场和解释成果等资料 建立等效的转换波平均速度场,选择综合平均速度曲线或空变平均速度场进行时深转换; e)时深转换后应进行井震深度误差分析,如果深度误差超过SY/T5481规定的误差范围,应修 改速度场,确保深度误差符合要求; f)与钻井资料对比,分析纵波反射层构造图、横波反射层构造图、转换波反射层构造图精度, 优选最终的成图方法,可根据各分量资料品质和速度精度,综合绘制构造图。

7.4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成果合理性分析

合理性分析技术要求如下: a)转换波和横波地震资料地质解释合理性确认,除按照SY/T5481的规定执行外,还应联合纵 波资料进行分析; b)应联合纵波解释成果,考虑构造形态、地层层序、沉积厚度、岩性特征等一致性原则予以确认; c)速度场的变化趋势要从地质上分析是否可靠、合理,纵横波层速度比应符合本区地层的岩石 物理数值范围和趋势变化。

量地震资料满足层序地层解释要求时,按照SY

非构造圈闭类型主要包括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等,解释内容和技术要点按照 481的规定执行。

地下室土方回填施工方案储层标定技术要求如下: a 纵波和横波储层顶、底界面标定按照SY/T5481的规定执行 b)转换波储层顶、底界面标定按照5.4的规定执行。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录井、VSP资料研究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

应根据地震剖面、测井、钻井、沉积相、储层类型等资料建立地质模型,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

SYT 67492022

主演方法,根据纵波、横波、转换波地震资料振幅谱、相位谱特征选取对应子波。叠前正演的观 文应与地震成像剖面的观测参数保持一致或接近,依据模型正演结果,分析岩性、储层、流体段 、横波、转换波地震反射响应特征。

宜对以下多波多分量地震响应特征进行分析: a)振幅特征:分析储层发育段范围内岩性、厚度、物性、含油气性、脆性等对纵波、转换波 横波振幅特征的影响; b)频率特征:分析储层发育段范围内岩性、厚度、物性、含油气性、脆性等对纵波、转换波 横波频率特征的影响; c)剖面反射特征:分析断层、裂缝发育程度、储层厚度、岩性组合、含油气等横向变化对纵波 转换波、横波地震反射波(组)连续性或波形特征的影响。

10.5多波多分量地震属性分析

船对船过驳(STS)作业计划编制指南(液化气体船).pdf可选择4.1中的多波多分量叠前、叠后数据进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