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中心厂房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2020版)

污水处理中心厂房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2020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污水处理中心厂房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2020版)

开挖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本工程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状态。开挖基坑,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暂留土层挖土机用反铲挖土时,为50cm左右为宜。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修帮和清底时在距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a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若确需在雨季进行开挖工作,工作面不宜过大LY/T 2795-2017 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系统技术要求.pdf,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b雨期施工在开挖土方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c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d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开挖基坑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a按图纸要求仔细放样,土方开挖后的坡度要符合设计要求规定,避免因边坡过陡而造成塌陷,为保证边坡质量,反铲要紧靠坡线开挖,以确保边坡平整度,并尽量避免欠挖及超挖的出现。

b开挖并完成清理后,应及时恢复桩号、坐标、高程等,并做出醒目的标志。

c雨天应在开挖边坡顶设置截水沟,开挖区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防基坑积水。

d开挖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设计边坡线逐层开挖,避免开挖工程中因临时边坡过陡造成塌方,同时加强边坡稳定性观察。

e开挖边坡顶严禁堆置重物,避免塌方。

本工程土方采用5t自卸汽车运输,运至招标人指定地点,按招标人要求堆放。施工期间对弃土场进行管理,严禁本工程以外的土方运至本工程弃土常工程运输污染所涉及的道路,按照路政部门的要求及时保洁。

1)土方开挖前应先进行基坑内降水,在确定整个基坑止水桩效果良好条件下,降水至设计水位15天后即可开挖基坑土方。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坡顶地面节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开挖到底后应设置施工坑内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排出坑内积水。如在雨季施工必须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保证基底不被长时间浸泡。

2)基坑土方开挖应采取分区分层均衡开挖,开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铺设垫层并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本基坑底主要位于卵石层上,基坑开挖到设计底面标高后,必须及时完成垫层混凝土施工,避免基底泡水,威胁基坑安全。

4)基坑施工期间,要特别加强对本项目周边建筑物和市政设施的保护。

(1)本基坑场地地质状况和周边环境较简单,对于5m以下的基坑不实施监测,安排专人每天对基坑周边情况进行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发现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并采取应对措施。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点按25m左右的间距布置16个。周边管线、道路距离均大于3倍开挖深度,可不进行监测。监测频率要根据施工进度及天气变化情况确定,土方开挖、支撑拆除期间及拆除后7天以内或变形异常时需加密监测,监测频率见下表,监测项目、监测控制值及报警值。测点布设数量及观测频率以设计图纸为准。

(2)由建设方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监测,监测部门需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甲方、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到信息化施工,当基坑变形达到控制值的80%时,视为报警值,应立即通知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在第三方监测以外,由施工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巡查工作,并做好巡查记录。严格按照施工组织方案及相关测量规范要求进行基坑变形观测工作,当发现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4)位移X与时间T曲线选用对数函数,支护函数和双曲线函数三者精度最高者进行回归分析。

(6)当基坑变形达到报警值或显现险情时,立即报告设计单位,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时,采取的相关应急方案如下:

1)基坑连续3天每天位移超过5mm或累计水平位移达到警戒值时,需立即上报有关各单位,迅速组织现场会议,分析产生的原因,商讨处理方案。

2)必要时可采取如下处理方案:坡顶卸载,坡脚反压,必要时可加密锚杆。

3)当基坑出现严重变形或严重漏水流砂时,视变形发展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基坑回填施工。回填土的范围沿基坑边,回填土的高度不少于基坑深度的2/3,宽度不少于15m。

(6)在第三方监测的同时,是宫颈单位应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刻安排整改。

5.1安全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5.1.1安全保证体系

1.施工前,要对操作者进行安全交底,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施工。

2.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施工现场使用的防高处坠落安全防护用品,必须是经国家质量鉴定、审验手续的合格产品。

4.基坑四周围应有防护栏,并挂密目网防护。

5.在交叉作业时,不允许在上下同一垂直区域内进行作业,下层作业时应在上层物体落地区域外作业。

6.基坑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该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基坑附近,也不可妨碍通行和装卸。

7.冬季进行高处作业,要用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9.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做好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结合培训,对各个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合格后方能上岗。

10.现场晚间照明设施完善。

11.严禁工人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

12.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安全作业证上岗作业。

13.机械设备移位、电器检修时必须断电操作,并挂上警示牌。移位时专人指挥,专人照看电缆,防止电缆压坏损坏。

14.所有配电箱采用标准统一的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装置。主要配电箱均作接地装置。

15.照明线路不与动力线混用,桩机使用的电缆线必须严格检查,禁用绝缘性能差或破损电缆,非电工人员不得擅自接设电气线路。

16.施工作业人员远离基坑周边,禁止停留在基坑周边。发现边坡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并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

17.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的不能上岗作业;严禁酒后作业,带病作业。

18.电工、机操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无上岗证人员禁止操作。

19.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划分区域,明确管理负责人,实行挂牌制,做到现场清洁整齐。

20.施工人员不得大声喧哗,进入工地车辆不鸣喇叭。

21.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按平面固定点存放,遵守机械安全规程,经常保持机身等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显,安全装置可靠。

22.机械排出的污水要有排放措施,不得随地流淌。

23.需要搭设护棚的机械,搭设护棚时要牢固、美观,符合施工平面布置的要求。

24.施工现场办公室、仓库,保持清洁、整齐、卫生,建立卫生区域经常打扫制度,并有防鼠制度。

25、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施工条例及规范,组织参加施工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安全法规,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施工人员必须接受甲方安全部门的安全教育等安全知识,达到合格后持证上岗。

26、施工人员必须服从安全监督人员的指挥,听从分配。安全监督人员必须全部负责认真监护,不得有任何迁就行为,如出现安全问题,视其情节轻重追究其责任。

27、施工现场必须随时接受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批评指导。达到配合好,使工程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28、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具,如工作服、防护眼镜等。

29、施工现场必须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各种安全消防器材必须齐全,各种安全用具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0、坚持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施工日记。

31、对违反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和规定的人员,由安检人员根据规定进行处罚。

32、有接触油漆出现过敏现象的人员和有高低血压、弱视、耳聋、平足、恐高症的人员不得从事本工程的施工。

33、施工现场、贮备仓库、临时设施要配备足够数量的相应的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演练,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4、对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按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进行识别与控制。

35、对于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危险品,如油漆等,列出化学危险品清单,并做好发放控制工作。

36、针对工程特点,制定高空坠落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泄漏应急预案、触电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火灾爆炸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总结。

37、基坑临边防护:基坑周边设防护栏杆用密目安全网进行全封闭,基坑附近挂警示牌、责任牌,夜间设红灯示警。(基坑临边防护见下图)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置和分工

6.2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

注: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人员证书上岗

7.1进场主要材料和设备验收标准

为保证基坑施工能满足设计要求,按规定除对所用材料,包括钢筋、水泥、混凝土试块等常规送检外,还要要进行下列检测:

(1)喷射混凝土抗压试验,试验块数量为每500平方米一组,锚杆注浆体每台班应留取不少于1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检测;

(2)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对预应力锚索进行受力性能试验检测;试验按要求随机抽样进行,其抽检率为5%且不得少于3根。锚索施工完毕后联系检测单位进场进行试验检测

7.2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和验收指标

7.2.1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质量由总公司技术质量部进行监控,由现场质量科进行直接监督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如下图表:

7.2.2质量保证制度

1、贯彻执行国家、省、市颁布的保证质量的规范、规程、规定。

2、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为本、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3、对全体职工进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教育,广泛发动职工开展创“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活动。

4、建立健全的从总经理、个职能部门到项目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保证质量体系在各部门、各施工过程中有效运转。

5、项目经理全方位掌握质量情况,合理安排施工,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6、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经常对规范、规程、设计图纸等进行学习,严把质量关,对施工技术、质量提出改进措施。

7、对施工材料严格控制,保证所使用的材料为合格产品,并按规定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8、做好施工过程记录,隐蔽工程应提前请各负责方共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并积极接受各级单位检查。

7.2.3网喷质量控制

(1)按设计放坡系数进行边壁坡度控制,避免坡度过陡甚至形成倒坡,造成安全隐患;

(2)面层平均厚度允许偏差±10mm;

(3)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配合比由试验室出具;

(4)面层喷射时,喷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喷头与面层垂直,距离为0.6~1.0m,使混凝土面平整;

(5)泄水孔采用直径为50mm的PVC管倾斜5°泄水孔间距为2m×2m,穿透护壁面层,进入原土体不小于300mm。局部渗水较为严重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密。

(1)钢筋网片采用φ8盘条及14#钢丝网,网眼尺寸为200mm×200mm,绑扎搭接,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上下搭接长度不小于250mm。

(2)钢筋网与原土层的距离不宜小于10mm。

(1)钢筋必须有材质证明书,到达现场钢筋,必须经力学试验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才能允许使用。

(2)钢筋下料、绑扎及点焊前应检查。钢筋下料、焊接、成型、就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7.2.4锚索质量控制

(1)钢绞线、张拉设备及锚具等均应有出厂合格证,钢绞线进场后应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2)孔位、孔深、孔径和孔斜等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锚固段的固结灌浆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4)锚孔注浆应从通至孔底的PVC注浆管开始,确保注浆密实,灌浆记录应准确、完整 、清晰;   (5)分级均匀施加张拉荷载,并控制加载速率,张拉设备必须配套标定并绘制相关曲线;   (6)按锚索总数的5%随机进行抽样验收试验,合格标准按应力控制为:实测值不大于设计 值的5%,或不小于设计值的3%。

7.3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喷射砼强度、厚度不够,表面不平整,喷锚支护背后不密实

2)喷射后大面积淋水未集中引排

1)初喷混凝土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复喷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分层、分时段进行喷射作业,以确保喷混凝土的支护能力和喷层的设计厚度;复喷混凝土的一次喷射厚度不宜过厚;喷射混凝土时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砼,喷射砼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2)喷射混凝土作业应采用分段、分片、分层依次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分段长度不宜大于6m。

3)一次喷混凝土的厚度以喷混凝土不滑移不坠落为度,既不能因厚度太大而影响喷混凝土的粘结力和凝聚力,也不能太薄而增加回弹量。分层喷射时,一次喷砼的厚度不小于40mm,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砼终凝后进行;如终凝一小时后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射表面。

4)对受喷面有水时的处理:受喷面小股水或裂隙水宜采用泄水管引排后再喷混凝土;大面积潮湿面宜采用粘结性强的混凝土,可通过添加外加剂、掺和料改善混凝土性能;大股涌水宜采用注浆堵水后再喷混凝土。

5)喷射混凝土时作业人员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端正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树立职业责任感,认真施作,避免钢筋网、钢架背后人为造成“空洞”。

1)成型尺寸不符合要求

2)钢筋网格尺寸不符合要求

1)加强配料管理工作,预先制作好规范的钢筋制作模具,形成流水加工

2)加强钢筋工培训教育,施工前技术交底明确,按设计要求施工,按规范进行抽查。

3)喷射过程配合不严密.

1)施工前到实验室进行混凝土试配,施工时严格按试配比例进行拌和,并按规范要求取混凝土试块样,保养期到后送实验室检测。

2)由于采用干料喷射,喷头前端加水混合,必须要求喷射机手有足够的经验,控制好水灰比。不能产生干灰、流淌的现象。

3)喷射混凝土是一个多个工序配合的施工阶段,需要送风、喷射机送料、喷射喷射等的配合。要求送风 、送料平稳。

根据本工程的以上特点,施工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对成品和半成品,要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护:

(1)本次基坑护壁和土方开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后期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前期已经支护的基坑壁,必须进行相应的保护,严禁挖土和转运过程中对基坑壁产生各种破坏。土方开挖必须和基坑护壁有机结合,严禁超挖和不听指挥的乱挖,以避免对已经支护的基坑壁产生破坏。

1)土方开挖严格按设计进行分层开挖,不能超挖和随意乱挖,尤其是遇到容易产生垮塌的砂层时,应减小每次的开挖深度,必要时采用隔段跳挖的方式,每段跳挖的间距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2)下层土方的开挖,必须要等到上层已支护的基坑壁达到60%的强度后才能进行,并在下层土方开挖的过程中,派专人指挥挖方及运土的施工,严禁土方开挖对已支护的基坑壁产生破坏。

3)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及开挖和支护施工完成后,均要对基坑周围采取排水措施,严禁地表水(雨水、降水井排出的水、各种污水等)对基坑壁产生冲刷,尤其是雨季更要注意排水,以保证基坑的安全。

(2)本次施工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每道工序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下道工序的施工必须对上道工序采取保护措施,下道工序施工中对上道工序的破坏,应由下道工序的施工组负责及时修复,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基坑周边3m范围内不得堆载,范围外堆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由于堆载造成的基坑的破坏应由堆载单位负全部责任。

(1)雨天停止露天焊接作业,如果确需焊接作业也应采取遮雨措施,并要求电焊工穿绝缘鞋。

(2)电工在雨天穿戴绝缘服饰。

(3)对各种配电箱和用电设备均应加设遮雨设施。

(4)平时准备好排水设施,并做好紧急抗洪的准备工作。

(5)施工人员在雨天作业时要穿好防雨衣。

7.6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本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可能遇市政雨水、污水等地下障碍物,施工前必须对附近地下情况做好充分的调查,如遇有地下障碍物,及时上报监理、业主,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施工前加强与有关管线部门联系,掌握各种管线的位置和走向,开挖施工过程派专人监控。本工程周边的花木,施工过程中坚持“保护为主,迁移恢复为辅”的原则切实保护好。

7.7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全过程是“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的全过程。通过施工过程中获取的与本支护工程相关的全部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和其他相关责任人,设计人员和相关单位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及时对设计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真正做到设计安全、经济合理。

所谓信息化施工,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关的信息及时记录、整理、汇总、反馈给相关责任方。这些信息包括:施工过程中揭露的实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地下管网情况(包括位置、埋深、有无渗漏等)、施工降水效果、监测得到的变形资料、结构应力资料、地下埋藏物资料等。信息化施工需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机制,使施工信息能从收集、汇总、反馈高效运行。

此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收集天气气象资料,根据气象资料做好应对措施,避免恶劣天气对基坑造成不良影响。

所谓动态设计,就是在施工反馈的信息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并及时对设计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可能引起设计修改的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设计不完全相符;基坑周边有未探明的重要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需要保护,对变形控制更加严格;基坑变形、地面沉降、周边建筑物变形超过预定目标等。

8.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8.2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事故报告程序:万一发生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通知人员疏散,倪鹏、黄永超等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了解情况,向110报警并和组长、副组长报告。发生事故时,岗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有秩序地进行救援,要先采取抢救被困人员,如果有人员伤亡的,应立即将伤亡人员抢救到安全地点。王惠民、马武组织相关人员对伤员进行必要救治并迅速送医院救治,在安全的情况下对事故进行抢救并将现场的第一情况迅速向组长汇报,政府部门到场后,组长要第一时间将现场的情况向政府救援指挥汇报,将现场指挥移交政府救援队指挥,并服从政府救援指挥和安排。

8.2.2信息报告与处置

发现事故时应及时通知我司应急救援小组:

发现事故时,必须第一时间报告我司应急救援小组,行政人事部于1小时内上报镇安全办和区安监局。

1)向镇安全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事故信息报告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要认真研究制定有效措施,保证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后的1小时内,向安全办报告事故信息。

 3)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必须保证昼夜通讯畅通,确保应急状态下人员集结迅速、信息快速传送。

4)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了解事故详情,复核事故详情,尽快镇安全办报告最新情况。

响应级别分为2个级别,一级:轻微事故;二级:一人死亡以上事故。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信息发布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原则,对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及机械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镇安全办和区安监局报告。

事故发生后,行政人事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分析事故原因,针对导致意外事故的原因,如异常作业、操作人员缺乏培训等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行动,交责任部门责任人确认后付诸实施;对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按《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赔偿;恢复正常生产,组织专门小组针对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对存在的不足加以修正,增加各项应急救援力量。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表7.2主要应急药品储备表

8.3.1应急预案路线

8.3.1救援路线示意图

8.3.2施工应急措施

(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若通过监测发现基坑或周边建筑物等变形较大,需立即停止开挖,必要时采取反压或加密锚杆等方式进行处理。

(2)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防止出现负坡,一旦出现负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采取相应措施。

(3)基坑周边设置车辆通道时,道路应为刚性路面,且厚度不得小于200mm,以确保车辆荷载能均匀传递至下部坑壁土体,不得在基坑边会车。

(4)若基坑开挖过程中,实际地层状况与设计条件差别较大,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过程的勘察工作,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设计人员应进行验算,必要时进行设计变更。

(5)基坑施工前,应先调查周边建筑物已有的沉降、裂缝等情况,必要时,要做好拍照、录像、测量等工作,并对结果进行公证。

(6)本工程支护设计方案对场地附加荷载要求严格,建设单位一定要协调各单位根据场地情况做好材料堆放区的布局,预先设置好地表水的排放通道。

(7)当出现变形过快或塌方等危险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坡脚反压、坡顶卸载等措施,并对基坑进行加固,必要时可以加密锚杆。

(8)进入雨季前应准备好砂袋、水泵等防水物资,降雨过程及时进行截水疏导,排除积水。以上未说明处按相关规范执行。

(9)对基坑变形监测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分析,并以图表的方式将结果汇总。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监测结果超过预警指标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采取锚拉或支撑等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10)本工程基坑监测项目为喷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坡顶沉降、渗漏水情况等。

监控值:控制值,为允许的最大值。

报警值:需要采取应急措施的值。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控值:40mm,报警值为30mm。

2)支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控值:40mm,报警值为30mm。

3)随时观察基坑渗漏水情况。

4)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监测工作,并及时反馈设计。

5)对1.5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裂缝进行记录、观测,并用砂浆及时封闭。

(11)由于监测都是连续的,一般来说,在险情出现以前,监测数据会有所反映,完全可以避免出现险情后再来采取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某个部位监测数据急剧变化,应放慢土方开挖速度或停止开挖,并加大监测密度,分析原因。

1)如果出现险情,应立即停止险情处的土方开挖工作,并及时疏散现场施工人员至安全地带。

2)如果出现超挖或遇软弱层(如砂层),土体变形,应用挖掘机等机械快速回填土方到险情处支护体系的底部,防止支护体系的整体滑移而带动更大面积的支护体系险情。变形稳定后,对支护体系检查,决定处理方案。

3)观测位移变形,如果裂缝较小且趋于稳定,可在原有支护体系上加固处理。

4)如果变形较大,原有支护体系已经完全失效,则可用机械辅助人工分层分段重新加固险情段。

5)现场随时配备辆车,以备急救之用。

6)如确有意外事故发生,项目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把伤者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不得拖延,并向公司上级部门汇报。

7)意外事故发生后,应积极处理,抢救、治疗等费用先由公司垫付,不得以任何理由对事故处理进行拖延,尽量减小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8)意外事故发生后,必须停工整顿,安抚、教育其他工人,并分析事故发生原因,总结教训。

9)支护顶面最好全部硬化,防止雨水浸入支护体内,并在坡顶设置排水沟,并保持通畅和不漏水。由于喷锚支护体系为被动受力体系,支护顶面会有一定变形,产生平行于基坑的裂缝,应随时观测裂缝的大小,并及时封闭。特别应注意排水沟中的裂缝,应随有随补,如不能保证砖砌排水沟的质量,应采用PVC管做排水,防止积水渗入支护土体。

10)注意支护范围内雨、污水管道,查明是否漏水,如有,应进行封堵或引流,防止直接渗入支护土体内,对护壁埋下安全隐患。

8.3.3危险源识别及相应处置预案

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及处置预案:

(1)坍塌事故发生时,安排专人及时切断有关闸门,并对现场进行声像资料的收集。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在半小时内到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吊车进行调运。在接近边坡处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物,防止误伤被埋人员。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边坡、架料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2)事故现场周围应设警戒线。

(3)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4)以快制快、行动果断的原则。鉴于坍塌事故具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5)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 (6)救人第一的原则。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

(7)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8)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9)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1)现场上固定的加工机械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以防止被加工件压破发生触电。 (2)按照《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做好各类电动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护,防止发生漏电。 (3)各种机械的传动部分必须要有防护罩和防护套。 (4)现场使用的圆锯应相应固定。有连续二个断齿和裂纹长度超过2公分的不能使用,短于50CM的木料要用推棍,锯片上方要安装安全挡板。 (5)木工平刨口要有安全装置。木板厚度小于3公分,严禁使用平刨。平刨和圆锯不准使用倒顺开关。 (6)使用套丝机、立式钻床、木工平刨作业等,严禁戴手套。 (7)砼搅拌机在运转中,严禁将头和手伸入料斗察看进料搅拌情况,也不得把铁锹伸入拌筒。清理料斗坑,要挂好保险绳。 (8)机械在运转中不得进行维修、保养、紧固、调整等作业。 (9)机械运转中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岗位或把机械交给别人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和操作室。作业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作业。 (10)打夯机要二人同时作业,一人理线,操作机械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严禁在机械运转中清理机上积土。 (11)使用砂轮机、切割机,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眼镜。严禁用砂轮切割22#钢筋扎丝。

(12)操作钢筋切断机切50CM以下短料时,手要离开切口15CM以上。 (13)操作起重机械、砼搅拌机、砂浆机等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坚持“十不吊”,具体内容见本章附件。 (14)加工机械周围的废料必须随时清理,保持脚下清,防止被废料拌倒,发生事故。

(1)未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不准进行焊接工作。

(2)焊工应穿帆布工作服,戴工作帽,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口袋须有遮盖,脚下穿绝缘橡胶鞋,以免焊接时被烧伤。

(3)焊工应带绝缘手套,不得湿手作业操作,以免焊接时触电。

(4)禁止使用有缺陷的焊接工具和设备。

(5)不准在带有压力(液体压力或气体压力)的设备上或带电的设备上进行焊接。(6)现场上固定的电源线必须加塑料套管埋地保护JGJT418-2017 现浇金属尾矿多孔混凝土复合墙体技术规程.pdf,以防止被加工件压破发生触电。

(7)电焊前,项目要统一办理动火证。

(1)截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如果够不着插座开关,就关上总开关。切勿试图关上那件电器用具的开关,因为可能正是该开关漏电。

(2)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拔离电源,或是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拔开,也千万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例如湿毛巾,这样会导致您也遭到电击。

(3)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切忌不能给触电的人注射强心针。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

附件一:基坑总平面布置图

附件二: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JT/T 901-2014标准下载附件一:基坑总平面布置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