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污水管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48.8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污水管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从地面管轴线传递到井下的轴线由二点控制,一点设在测量仪器平台上,另一点设在穿墙管的上方井墙上,顶管施工时,在井下仪器平台上放置一台J2型经纬仪,以短边推长边的方法定出顶进方向。

6.9.2管道水准测量:

水平测量可在仪器平台上用水准仪直接控制顶管高程偏差,顶管长度超过100m以上的,可采用连通器监测即在工作井设一水槽,确定基准水平面,工具管后部设立水平标尺中间用透明连通管连接,由此确定高程偏差。水平仪测量可以互相对照避免误差。

6.9.3地面沉降观察

为确保顶管轴线处的不使其在顶管过程中受到影响,顶管施工前,在最敏感的地方设立沉降观测点。沿顶管每5米设一组观察点,每组3各测点,顶管施工前测得每各测点的初始值,顶管开始后,重点观察工具管前后附近的二组观察点GY/T 5092-2016标准下载,测量结果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以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指导顶管施工。

观测沉降的基准点要设置安全、可靠。基准点和仪器要经常校核,保证测量数据的相对准确性。

6.9.4顶进方向控制及纠偏

(1)工具管穿墙后的偏差大小,将会给以后的顶进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管道在前30m顶进过程中,要特别小心,要求作到:

a.顶进方向力争水平,如有偏差,只能偏上,不能偏下;

b.工具管尚未完全进洞前,不要纠偏。进洞后,纠偏要求作到小角度纠偏,即少纠,勤纠;

(2)工具管纠偏应在顶进过程中进行。

(3)应绘制工具管侧点行进轨迹曲线图来指导纠偏。

(4)管轴线偏差不允许大起大落。

6.9.6中继环的控制:

中继环的启动或停止受接触控制系统制约,实现自动控制,并受工具管的指令而启动或停止。组合密封中继环构造见附图(四)。

6.9.7触变泥浆:

触变泥浆的压注采用工具管压浆,然后每隔15米进行补浆。

(1)先压后顶,随顶随压,出口压力大于地下水压力;

管道在顶进过程中有各种因素使管道发生扭转,因此工具管设有纠扭装置。

6.9.9气压应急处理:

工具管具有气压应急处理的功能,当工具管正面遇到障碍物,或吸泥口被堵塞或机械有故障时,必要时可在气压下排障或修理。

6.9.10中继环的拆除:

管道结束顶进时,应拆除中继环,并将中继续环的环形梁割除干净,按要求焊好环缝,作好防腐。

6.9.11工具管内不能超量出土

顶管工程中,工具管内的出泥量要与顶进的进泥量相一致,出泥量大于顶进进泥量,地面会沉降,出泥量小于顶进进泥量,地面会隆起。这都会造成管道周围的土体扰动,只有控制出泥量与顶进进泥量相一致,才不会影响管道周围的土体,从而才能维护地面不受影响,而要做到出泥量和进泥量一致的关键是控制施加的局部气压和冲泥掌握的尺度,防止超泥量出泥。

6.9.12防止中继环接头漏泥

要求精心纠偏,确保顶管轴线要直,不要有大的曲线,中继环要求采用组合密封,这种中继环能可靠的防止漏泥。

6.9.13工具管泥浆槽挤压成形

工具管头部外径与管道外径相同,而工具管后部的泥浆环外径比管道外径大,这就是说泥浆槽是靠挤压扩大成型的,这样可以减少触变泥浆分离后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本标段从W3工作井到W2接收井为一段236.332米长的曲线顶管,曲线顶管比起直线顶管施工起来要困难的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和解决好曲线顶管的木垫片问题、顶力问题、测量问题和补浆问题等。现在分述如下:

6.10.1顶管的木曲线垫片

木垫片的厚度b=12*L*d/5*R=0.0123米

为可靠和有一定的安全度考虑,木垫片的厚度定为1.5厘米较妥。

6.10.2曲线顶管的顶力

钢筋砼管的允许顶力只适用于直线顶管。曲线顶进时,砼管的允许顶力要打折,折减系数与管节间的转角、木垫片的弹性模量和厚薄有关。

同以上道理一样,曲线顶管的中继环,有一部分中继油缸不能发挥作用,中继环的顶力也要作调整。

此外,同样长度的直线顶管与曲线顶管,在同样的地质条件下,曲线顶管的总顶力要大于直线顶管的总顶力。

由于以上原因,本标段236米长的曲线顶管需要设置2只中继环,如果是直线顶管,通过前面的顶力计算只要设置1只中继环就可以了。

6.10.3曲线顶管的测量

曲线顶管的测量是曲线顶管的关键技术问题。

曲线顶进时,因在管内无法从头到底进行通视,因此必须改变直线顶管的测量方法,将经纬仪搬进管内,但管道在顶进过程中是不断向前移动的,因此,测站的坐标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要在测站坐标不断改变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测出管道前进的方向,这就增加了测量的难度,延长测量的时间,降低了顶进的效率。

目前解决曲线顶管的测量问题,大多采用多台全站仪,依靠全站仪的优势,在短时间内通过计算机确定每站经纬仪的方向,测出管道在顶进中的方向。

6.10.4曲线顶管的补浆

曲线顶管,直线管节要沿圆弧向前移动,必然要超挖管道外围的土体,超挖量的大小与曲线半径、管节长度有关。因此本段曲线顶管,在顶进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补浆,这种补浆不仅是为了减少顶管阻力,而且是补给被超挖的部分土体,因此,补浆的含泥量要大些,浆液要稠些,必要时可在浆液中加适量的固化剂,补浆补得好可大大减小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6.11顶管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检验标准

本工程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优良。

检验标准:按照电力部颁发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达到工程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建设、监理单位作出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顶管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11.1本工程全体参建人员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本公司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各项措施,建立一个职责和权限明确,互相协调起促进作用的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6.11.2施工前详细、认真的踏探施工现场,熟悉掌握施工现场临近的地下管线、构筑物情况,透彻领会建设、设计、监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加强技术、质量交底,进一步明确设计意图、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6.11.3施工前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把保证施工质量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对保证质量的重点、难点和特殊点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并专门章节阐述技术措施的内容和实施细则。

6.11.4施工前,对参与本工程的技术人员、主要管理人员、班组长直到每个操作工人进行层层技术、质量交底,建立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6.11.5对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设置观测点,对施工过程中定时观测管线和构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向建设、监理和有关单位提供观测资料,以便了解管线和构筑物的沉降动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6.11.7及时征取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的指导意见,对招标文件中未尽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问题;

6.11.8建立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反馈信息化管理方法,根据施工实测数据,及时调整修正各项施工参数,以确保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6.11.9测量定位用经纬仪、水准仪及控制质量检测设备须经检定合格。在使用周期内的计量工具按二级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测控制;

6.11.10施工基准量测以及井内外联测选派经验丰富的资深测量工程师和责任心强的测量工进行。轴线定位桩须标志明显严格保护,并定期聘请专业测量单位进行成果校核,测量数据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虚心听从监理指导;

6.11.11严格执行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验收管理制度,按规格、品分类挂牌堆放。做好材料进场记录,质保书及外观质量查验,原材料性能复试,严格杜绝使用不合格品;

6.11.12施工中必须对每道工序执行施工质量的检测。抽检由公司质监科和业主代表执行;

6.11.13遵守技术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及时、齐全、正确、规范;

6.11.14在施工中未得到相关部门的指令和签证,不得对永久性工程施工关键措施等擅自变更;

6.11.15本工程竣工后,所有施工资料及文件挡案按档案馆及业主规定编制完成,并将竣工资料送交业主及监理。

6.11.16在开工前,会同甲方与监理确定本工程所需用的各种质量表格、需记录的各种数据。甲方及监理未要求的记录,由项目工程师确定。

6.12顶管安全生产措施

6.12.1本工程由地下顶管作业,必需建立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得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得指导思想贯穿在始终,认真落实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施工检查,使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

6.12.2严格遵守施工现场六大纪律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和医护站,监察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及劳动保护问题等;

6.12.3建立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以教育、交底和检查为主要手段得安全工作。

6.12.4现场各类机电设备均实行挂牌验收制度,未经验收合格不得实用;

6.12.5电器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有接地装置,电动工具实行一机一闸制接线,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及维修。非指定人员不得动用电器设备;

6.12.6施工现场实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全过程经有专人监护;

6.12.7实行每周四的安全上岗交底制度,由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组织安全检查,使工地安全工作达到国家建设部安全标准要求;

6.12.8严格执行班前交底(交任务、交安全、交质量)和三上岗(上岗检查、上岗记录、上岗交底)制度,执行工序交接自检和互检制度。

6.12.9机械电器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管外各种移动式电器设备均需有漏电开关保护装置,和种电器必须有可靠的接地和接零管内照明,管内照明电压采用36伏。

6.12.10工人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场工作。掌握气压操作技术,才能上岗工作。进入前仓、带气压操作时,需有专人监护。

6.12.11井顶及扶梯需有可靠的栏杆,与工作无关人员不准下井。

6.12.12进管道的电源电器设备应有专职电工负责管理,经常检查、防止损坏,电源和中继环油泵车必须放在管内固定平台上工作。

6.12.13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防洪防汛防台工作,防止井内进水。

6.12.14每单元段管道施工完毕后要即时封堵。

6.12.16施工中应注意做好工具头内的通风,防止有毒气体产生伤害。

6.12.17现场需作好防火工作,在井内及工具头内配备灭火器具。

6.12.18顶进施工期间,管道内的动力、照明、控制电缆等均应根据中继间的布置分段接入,接头要安全可靠。进排水管、压浆管、通风管等在中继间处应采用软管过渡。

6.12.19在工具管、中继间处放置应急照明灯具,保证在断电或停电时管道内的工作人员能顺利出来。

6.13顶管劳动力组织(每只工具头顶管段的配备)

6.14顶管现场管理人员组织

6.15顶管主要施工设备及管材

JB400型2.2KW

与顶进油缸配套22KW

包括顶铁、支架、导轨等

6.16对钢筋砼管材制作质量标准

6.16.1管节端面倾斜度≤0.3%,管段纵向弯曲度≤0.3%,相邻两管段面高差≯3mm,管节椭圆度<0.3%。

管段砼质量:抗压强度C50,采用525#硅酸盐水泥,在配比不变情况下每班取试块不少于一组,改变配比时应有试块至少一组。抗渗试块:在不改变配比的情况约15天取一组,改变配比时应另有试块。

管道内底高程D(mm)

近接口抗渗试验应达0.5MPa

.顶管在纠偏过程中,应勤测量,多微调,每项纠偏角度应保持10ˊ—20ˊ,不得大于0.5°。

7.12#泵站沉井施工方案说明:

7.1.1因为2#泵站沉井和顶管工程工作井,接收井均为砼沉井结构,2站沉井为矩形沉井,a×b=8500mm×14100mmH=10.84m井墙厚B=600mm,砼强度为C25,抗渗为S6,沉井以上结构为C20。下沉采用排水下沉法施工(即干下沉施工方法)

2#泵站沉井的制作、下沉、封底均参照顶管工作井的施工方法付之实施。

7.1.22#泵站沉井基坑的开挖尺寸

A×B=10.5×16.1m2基坑挖深2m,其他各项工序均参照顶管工作井的施工方法相同,不予赘述。

附图(一)、(二)、(三)

即:2#泵站沉井施工图(一)

2#泵站沉井施工图(二)

2#泵站沉井施工图(三) 8沉井顶管施工总进度

8.1施工进度计划及管理程序图:

8.1.1施工进度计划(见附表1)

根据施工总进度的要求,W1,W2,W3同时开工制作流水下沉封底接着W4。W5,W6仿以上施工进行,W7,W8同样施工完毕。

根据施工总进度的要求,可组织二个顶管作业对两根顶管同时施工。每一个顶管作业对都安排两大班24小时作业,根据前面所述的施工方案,平均每日可顶8~10米,这样同时几个施工作业开展保证了工期。

8.2.1中标后立即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进入现场,开始有序的工作。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测量,复测等临时施工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材料,机具设备迅速进场,施工图纸,电力尽早到位。

8.2.2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若施工用电未能及时接通,即调内燃发电机进场投入施工。

8.2.3组织好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调运,急用设备在两天内进入施工现场,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8.2.4抽调富有经验,又年富力强的技术人员,施工经验丰富、战斗力强的施工队伍,迅速成立项目经理部。配备力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

8.2.5加强现场施工组织和指挥,以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为首的管理体系,决策重大施工问题,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8.2.6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施工人员定岗定责,严格技术标准,严明施工纪律,按设计要求施工。

8.2.7深化改革,完善项目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全员风险承包,任务层层落实。把工期、效率和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及时兑现奖罚,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8.2.8精心安排施工,强化管理,在深入调查,弄清设计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分级负责,认真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施组的实现关键在于强化管理,要高起点、高质量、严格要求。

8.2.9抓施工的程序化,标准化施工,合理组织与正确的施工方法,加快施工进度。

9.对周围建筑物和公用管线的保护措施

对顶管施工区域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及河道防汛的保护是关键工作。

顶管施工过程必将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和损失。为此施工前将制定完善的保护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沉井下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顶管监测方案及管线的保护措施等。

9.1对周围建筑物及管线的影响

根据我公司对顶管沿线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初步调查,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进行深入研讨一致认为,重点应从积极保护入手,对顶管的速度、压力、注浆着手,减小和控制地面沉降。同时采取措施,对沉降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本体进行适当的加固及保护。沉井施工时首先排除该区域内所有地下管线及障碍物,降水时充分考虑环境的影响和保障周围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效果,所以采用影响极小的集水井井点降水方法是合理有成效的。施工时加强对周边建筑物的监控一有情况及时处理。

9.2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施工监控

根据顶管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对顶进沿线影响范围内布好各种检测点,同时对重点地段,危险区域增加监控点的布置。施工监控是顶管施工的重要环节,我们准备对地表沉降、水平位移及应变、沿途建筑物高程,位移、裂缝观察,建筑物墙身,地板的倾斜,公用管道的应变等方面认真监控,用检测数据及时反馈指示施工参数的调整,为跟踪注浆控制沉降提供依据。

9.3根据顶管区域地质资料、工具管性能及周围环境等特点,制定初顶进各种技术参数,经试顶监测数据的分析,详细制定本顶管工程各地段的顶进工艺要领,并做好风险地段的特殊施工工艺措施。

10.2工地设置以工程标志牌、安全生产六大纪律牌、安全无重大事故牌,工程主要负责人名牌、施工平面总图为主要内容的“七牌一图”。

10.3工程大临设施布局合理墙面贴陶瓷锦砖施工工艺,工地有围墙封闭,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明显分割,现场道路平整畅通,排水设施齐全有效。

10.4现场办公室、更衣室、食堂、厕所按标准搭建,建立卫生值日制度,每日清扫,保持整洁。

10.5现场材料分类挂牌,堆放整齐,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10.6现场职工帽服整洁,色别明显,标志统一。

10.7工地进出车辆清扫冲洗,不夹泥巴不带泥浆,大门设铃示警。现场污水集中沉淀过滤排放。

10.8做好现场宣传工作公路工程投标文件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2.doc,标语、黑板报及时醒目。

1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网络

13.沉井顶管施工方案设计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