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灌注桩分项施工方案

立交桥灌注桩分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90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立交桥灌注桩分项施工方案

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钻进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过程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在钻进过程中随时检测钻机位置状态,使钻机始终保持准确、水平、稳定状态,否则应及时处理。开钻时慢速钻进,待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厚,方可加速钻进。边钻进边注入泥浆护壁,保持泥浆面始终不低于护筒顶面以下0.5m。如有误差及时调整,钻孔时操作人员分三班连续作业,无故不得停机,若因故停机时要将钻头提到孔外以防埋钻。在钻头升降操作时要平稳不得碰撞孔壁,在拆装钻杆时要迅速,尽量减少停钻时间,在穿过沙层过程时泥浆比重可适当增大,成孔后泥浆比重控制在1.25g/cm3以内。

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

在钻孔作业中如实做好记录的填写,交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的事项。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改正。应经常注意底层的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在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请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各项生产指标,确认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清孔)。

DB34/T 3574.3-2019标准下载(4)泥浆的循环与处理方法

泥浆的循环程序为:成孔桩位→相邻桩位基坑→泥浆池→成孔桩位。

利用相邻桩位成孔基坑,用排水沟与钻孔桩位相连,泥浆由钢护筒开口处溢出后沿排水沟流入相邻基坑,在基坑内设泥浆泵。

(5)成孔后的质量检查与标准

当桩基成孔施工完成后做如下质量检查:

孔的中心位置:全站仪检测。

垂直度:本工程采用孔规检测。

孔径:采用孔规检测(孔规采用钢筋制作,其直径为灌注桩钢筋直径加100mm长度为孔径乘以4)。

钻进成孔后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成孔后的质量标准参见表4.2:

当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后,钻机停止钻进,进行清孔。此时将钻机钻头提起距孔底15cm处,空转并保持泥浆正常循环,以中速压入密度为1.10~1.15g/cm3的泥浆,把钻孔内悬浮钻渣较多的泥浆替换出来。

清孔时,应将附着于护筒壁的泥浆清洗干净,并将孔底钻渣及泥砂等沉淀物彻底清除。清孔过程中必须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以保持孔内浆液面的稳定。清孔后,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

(7)钻孔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其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m,或最小间隔时间不少于24h。

清孔后的回淤,Ø1.2m的桩基不得大于10厘米,Ø1.5m的桩基不得大于15厘米,否则进行二次清孔。严禁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替代清孔。

(三)钢筋笼制作和安装

钢筋原材料使用前进行调直、除锈去污,并检查其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试验复检合格证。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箍筋的用料长度、主筋分段长度,将所需钢筋调直后用切割机成批切好备用,并按照钢筋加工的规格的不同分别挂牌堆放。

由于钢筋笼较长,钢筋笼分段分别加工成型,成型时接头处的主筋分别错开设置,错开长度为1m,并在错开位置处留设相应长度的箍筋,以备主筋连接后使用。

2.超声波检测管的制作

根据设计要求:桩长超过40m的桩基,需要进行超声波检测。

(1)为顺利检测桩基的质量,在桥墩桩基埋设3根无缝检测钢管,按照整个桩长设置,须确保每个墩位最少一个根桩设置检测管。

(3)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掉落检测管中,检测管的上下两端,采用Ø70mm×4mm的圆形钢板封闭,检测管内充满水。

(4)检测管的吊装:检测管分节吊装,首先用吊车将第一节缓慢下入孔底后,再吊装第二节,检测管插入套接的钢管时,应保证检测管的垂直度,焊接后的接头由现场的技术人员逐个检查是否封闭牢固,合格后缓慢下入孔内。

采用16t汽车吊进行钢筋笼的吊放工作,由于钢筋笼较长除采用多点吊设外,并在局部用10×10cm的方木进行加固,保证起吊过程中钢筋笼不产生塑性变形。在起吊过程中由专人指挥,下笼时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缓慢垂直下放,注意下放过程钢筋笼不得碰撞孔壁,确保就位后无不可修复的变形,其顶面、底面的标高、平面位置均符合设计要求。笼顶标高由测量人员严格控制,达到设计标高后固定吊杆使其悬直于孔内。支撑系统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倾斜和移动。

钢筋就位时利用钢丝绳控制钢筋笼的位置,在连接上下两段钢筋笼时要迅速,方法为单面焊接,由两台电焊机同时操作。

钻孔灌注桩各工序需连续进行,钢筋笼放入孔内后,进行第二次清孔,在测得沉淤厚度符合规定后半小时内必须灌注混凝土。

本工程桩基结构采用强度为C30一级防腐混凝土,材料来源为自拌站混凝土。

水泥:选用标号为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不早于2.5h。

细集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混凝土的含砂率为40%-50%。

坍落度:为180(220mm。

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水胶比为0.43。

混凝土的灌注采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50mm,用装有垫圈的丝扣连接管节,所使用的导管在使用之前进行闭水实验,承压和接头抗压抗拉试验,保证导管在施工时不漏水。导管每节长2.5m,浇注混凝土前进行编号,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导管的埋深。

在灌注混凝土前,需先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超出设计要求(Ø1.5m桩基≤150mm,Ø1.2m桩基≤100mm)的清孔要求,应再次清孔直至符合要求。

混凝土的供应要及时,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若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

孔深、孔底的检查及钢筋笼的安放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混凝土拌和物由罐车运至灌注地点,在浇筑前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合格后方可进行浇注。

首先安设导管,用吊车将导管吊入孔内,位置保持居中,导管下口与孔底保留250~400mm的距离,导管接头必须严密,确保密封良好。灌注首批混凝土之前在漏斗中放入隔水塞,然后再放入首批混凝土,由于本工程混凝土的运输采用罐车进行,故首批混凝土量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管底部的施工需要。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连续不中断的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施工。灌注过程中测锤测探混凝土顶面的高度,推算导管下端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并作好记录,正确指导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的埋设高度控制在2~6m之间,在灌注过程中始终予以严密监视,防止泥浆冲入管内。初凝前,任何受污染的混凝土应从桩顶清除。

浇筑混凝土的数量应做好记录,并随时测量并记录导管埋置深度和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以便和盘数、体积、深度相对应。

灌注桩成孔过程和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所有排出孔外的泥浆,经沉淀后及时装入运浆车外运,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3.混凝土灌注需注意的问题

要确保首批混凝土的灌注量,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管底埋入混凝土中不小于1.0m,灌注过程中则保证混凝土顶面一直高于导管下口2.0m,每次拆除导管前其下端被埋入深度不大于6.0m,混凝土的灌注保持连续性,从根本上防止断桩。

随孔内混凝土的上升逐节快速的进行导管拆除工作,当暂时停止浇筑混凝土时,要经常活动导管,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时间做到不超过15分钟,拆下的导管立即清洗干净以备再用。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的混凝土要徐徐灌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快速的从上而下倾入管内,以免在管内形成高压气囊,防止产生破管或断管事故。

桩顶混凝土浇注高度比设计高度超出0.5~1.0m,以保证在桩顶混凝土被凿除后,桩顶无浮浆和低于设计强度层。

护筒待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拆除。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报请监理工程师经研究后,进行处理。

4.桩基施工的质量标准及检测

桩基施工的质量质量标准主要有:桩基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桩身无断层或夹层,钻孔桩桩底不高于设计标高,桩头凿除超灌部分后无残余松散层和薄弱混凝土层。

为保证桩基结构的质量,工程中将根据设计要求对桩体进行无破损检测和等级评定,当出现三类桩时则为不合格桩,需会同设计、监理等相关部门提出处理措施,合格后方能使用。但我公司在施工中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绝对避免此类桩的出现。

(五)钻孔桩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及防治

1.孔口坍方:钻孔过程中井内水头下降,护筒不稳或偏斜,此时说明护筒下面土层出现坍方或穿孔。处理方法只有停钻将孔回填,待孔内土沉实,按现场情况深埋护筒重新钻孔。

2.井下坍孔:在钻进过程中,井内水面有不正常的波动,出渣量增加。钻机负荷显著增加开机困难,同时钻孔深度上升,这时孔下可能有坍方情况发生,此时只可将孔回填重作。

3.井深漏水:钻孔过程中,井下遇有透水性土层,此时井内水头下落,同时在河道中的孔位附近有泥浆混水出现,此时应大量向孔内填粘土加大孔内泥浆稠度,只有待井内水位能上升并维持一定水头方可下钻,或者加深护筒使护筒穿过透水层,其深度能保证井内水头为止。

4.钻孔过程中遇到地下承压水时,井内很易坍方,如果承压水头不太高,则可加高护筒使孔内水头超过承压水头,此时再适当加大泥浆比重。如果承压水头较高时,则可深下护筒解决。

5.回转钻机的糊钻系由于在软塑粘土层或风化泥浆层钻进时,泥浆太稠、进尺过快、钻渣量大、出浆口堵塞等原因造成。应控制进尺速度,若已严重糊钻应停止钻进,提出钻头清除钻渣。

遇到坍方或其他原因造成埋钻时,应使用空气吸泥机吸走埋钻的泥砂提出钻头。

6.钻孔偏斜:钻孔偏斜一般造成的原因有下列几种:一是钻孔中遇到较大孤石或乱石;二是钻孔通过有软硬地层的交界处,硬层是斜面的;三是钻机安装不平;四是钻杆过细,刚度不足,同时施钻时下压力过大所致。避免钻孔偏斜可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1)首先检查钻机是否平稳,立即纠正,重新提钻,缓慢下钻,进行扫孔,逐渐使井孔达到要求的竖直度。

(2)在采用上法不能更正,且钻头遇到硬物时,则应由冲抓锥排除障碍物。若判断为探头石时,则应用冲击锥将探头石击碎或挤到井壁内,再进行施钻。

7.钻孔中遇到淤泥等流塑状态土层时,往往钻头下去容易,上提比较困难,再下钻时感到有阻力,此时一般是由于钻孔回缩所致,应采取往返上下多次扫钻加以解决。

8.钻杆折断:主要因钻头遇到阻力过大,如碰大探头石或杂物不能破碎,机器未及时减速;有时由于加压过大、土层过硬等原因钻杆受扭过大而折断;此外还有钻头和焊接接口质量不好,也可能使钻头与钻杆中断,遇到此情况时,应立即进行打捞。如果发生坍方,应采用空气吸泥机,将钻头附近泥土吸出,再进行打捞。

9.导管进水:造成此种事故原因有二:其一是开始浇筑混凝土时第一次下灰量不足,致使井下混凝土埋不上导管下口而造成导管进水;其二是浇灌途中导管下口提升过高,从而脱离井下混凝土面使导管进水。这两种情况均为断桩。第一种情况发生时,可急速提出导管,用空气吸泥机配以冲水将井下混凝土吸出,再下导管重新浇灌。第二种情况虽也可用吸泥机将井下混凝土上层的淤泥层及混凝土吸出重新灌注,但桩身中还是夹杂着夹层,对此桩则应按断桩处理。

10.卡管:卡管就是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内混凝土下不去,其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为导管漏水使管内灰浆被水冲走;二是混凝土本身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严重离析;三是导管本身不规则,不光滑;四是混凝土内有大尺寸的粗骨料。无论是那种原因造成,由于混凝土不能连续灌注到桩顶(或预计高度),其下必出夹层。为此须按断桩处理。

11.埋管:埋管是指导管埋于混凝土中不能上提并造成混凝土下不去。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一是为了灌注快,少拆导管次数,而使导管埋入混凝土长度过大所致;再者就是钢筋挂住导管,若硬拔导管有可能将导管拔断,此种情况一旦发生,必将造成夹层或断桩。

12.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坍方,此种现象产生是由于在浇灌过程中护筒下部漏水,保证不了水头。此时井内水面可能出现大量气泡,或钢筋笼向一侧突然偏移,随着浇灌混凝土时,虽然未达到导管应埋入的最大深度,但导管内的混凝土却不再下沉,拔升导管十分困难或拔不出来,此情况亦将造成断桩。

如果出现浮笼,应尽快处理,控制继续上浮,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用多根Φ6cm的钢管对称套住钢筋笼主筋至第一道加箍圈,顶在钻机底盘下面,可以有效的防止钢筋笼上浮。调整钢筋笼与护筒内壁的距离,这样还能保证钢筋笼不至过分偏位。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一)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充分发挥我单位在市政工程、基础处理工程方面的施工技术优势,开展多工作面、多工序的平行、交叉作业合理安排施工工期。

抓住施工工序复杂的施工特点,具备施工条件的迅速进场,多个工作面同时展开,尽早创造多工作面平行施工条件。

计划2009年9月8日开工供热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初步拟订2009年10月9日桩基施工完竣。

(三)灌注桩的施工顺序

灌注桩的施工工期为31天,每天4根。根据本工程计划灌注桩的施工顺序如下。

灌注桩投入两个施工队,桩基1队从0#~7#施工,桩基2队从8#~15#施工。两个施工队以NN规划路为界,同时施工。

本工程灌注桩为124颗,计划施工工期从2009年9月8日开始,2009年10月9日完工。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按照ISO9002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均遵照ISO9002质量体系的有关规定执行程序化操作。

2.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工程质量实施全员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多方法的全面管理GB/T 37540-2019标准下载,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